11/10/2021 5:27:42 AM 619
後疫情時期,美國各行各業紛紛重啟,卻面臨嚴重缺人的人力荒,就在同一時間,數百萬待業民眾找工作卻頻頻碰壁。華盛頓郵報報導分析,問題關鍵在於勞資雙方預期立場出現落差,雇主希望招攬具備數年相關經驗、願意上夜班與周末加班,且不排斥進辦公室的員工,但求職者在意的則是高薪、彈性工時及能夠遠距上班等條件。
報導指出,美國就業市場出現創紀錄的職缺,許多公司行號抱怨員工人手不夠,但不少求職者幾乎每天在ZipRecruiter、Indeed、LinkedIn等熱門就業網站甚至廣告網站Craigslist大量投遞應徵表格,卻還是沒能找到工作。
華盛頓郵報報導,勞資之間的預期立場出現落差,導致大量職缺有待填補,數千萬民眾依舊等待就業,美國經濟復甦之路也出現變數。現今美國勞工想要有更高待遇、彈性工時以及遠距上班選項,但許多公司行號招攬新進人員時,還是希望挑選擁有多年相關經驗的人才,願意晚間上班及周末工作,且願意與客戶面對面互動。
從許多層面來看,美國勞動市場供應仍然失衡。
ZipRecruiter網站首席經濟學家茱莉亞‧波拉克(Julia Pollak)分析,如今就業市場上,某些應徵者非常搶手,某些應徵者則乏人問津。她說:「雇主真的非常看重實務經驗。」
報導指出,40歲的拉維娜‧漢普頓(Laviana Hampton)在聖安東尼奧(San Antonio)市中心區一家知名夜店擔任調酒師多年,新冠疫情的出現讓她對於重返工作崗位感到卻步,希望換一個能夠在家遠距上班的客服領域工作,不必再回到人潮擁擠的店裡。
失業補助津貼屆滿到期之後,她對於尋找新工作更加迫切,但由於缺乏相關經驗,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雇主願意聘用。
漢普頓表示:「我每天都寄很多申請,但都沒收到回音。過去八個月來,我只有過三次電話面試的機會。」她表示,求職無門的遭遇已經嚴重影響心理健康,「我動不動就哭,我從來不曾失業過」。
像漢普頓一樣失業已半年以上,也就是被歸類於「長期失業」(long-term unemployed)的民眾,根據勞工部統計顯示,目前約有230萬人。美國前一次出現如此龐大人數的長期失業者,是在經濟大蕭條(Great Recession)期間以及1980年初的經濟衰退時期。
處於長期失業狀態的民眾中,非洲裔、教育程度較低者占較大比例,不過新冠疫情期間,就連擁有大學學歷的白人婦女也難以倖免,原因在於婦女為了照顧幼齡兒女,不得不離開職場。報導指出,統計顯示,年齡較長的民眾、有犯罪前科紀錄者,目前在就業市場上找工作時,也面臨較多挑戰。
來源: 世界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