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/6/2021 6:28:54 AM 1103
美國6月非農就業報告乍看下簡直太完美了。上月新增就業人數輕易超越華爾街預期,一前幾個月令人失望的結果;工資持續上揚,但升幅已較春季減緩。可能已有人忍不住要宣告:美國缺工問題解決了,通膨爭辯也可休矣!事實上,情況沒那麼單純,投資人不該被看似完美的假象矇騙了。
巴隆周刊(Barron's)專欄作家貝芙絲(Lisa Beilfuss)指出,美國就業市場情勢仍詭譎多變,非農就業人口增加85萬人,的確是強得不容置疑的數目,卻也掩飾勞動市場仍備受供應問題所擾。
●缺工問題未解,從以下三點可見端倪:
一,上月美國政府聘僱人數大增19.3萬人,幾乎相當於整體新增就業人數超出經濟學家預期的數字。企業聘僱人數增加66.2萬人,假如是平常時期,這種數字令人難以置信。然而,經濟學家原先預期,美國復甦走到今天這個時點,新增就業人數照理說應該已經突破百萬人大關,畢竟經濟大門重開,打了疫苗的消費者大舉回籠,等不及要花用封鎖抗疫期間存下來的數兆美元。
再者,Pantheon Macroeconomics分析師Ian Shepherdson指出,員工排班軟體公司Homebase的資料顯示,民間企業新增就業人數應有100萬人,實際上卻遠低於此。
二,在聘僱人數大增的同時,6月勞動參與率僅61.6%,仍比疫前水準低1.7個百分點。聯準會(Fed)官員密切關注的就業人口比率(employment-population ratio),上月也維持在58%不變,仍比疫前水準低3.1個百分點。
三,工資成長減緩,也可能是假象。月比增幅縮小到0.3%,看似不冷不熱,既足以驅動支出持續不輟,也不至於進一步助長通膨氣焰(近來從勞工、晶片到穀物,什麼都缺,導致物價普遍上漲,已升高通膨疑慮)。
但Jefferies首席經濟學家Aneta Markowska評論6月工資增幅時寫道:「這低估了基礎工資通膨真正的增速。」她指出,在考量低薪的休閒、餐旅和零售業勞工重返工作崗位的因素並加以調整後,6月時薪比5月增加0.5%,比去年同期更勁揚4.5%。經濟研究聯合會(Conference Board)的Gad Levanon說,過去三個月來,整體工資年化增幅達6%,是企業爭先恐後搶勞工所致。
其他事實也凸顯出,是人力的供應而非需求問題,限縮了招聘人數:以年化計算,休閒與餐旅業工資增幅達12.3%,運輸和倉儲工資漲8%,零售業工資漲5.5%。
●籠罩股市的通膨疑雲何時消散?
貝芙絲認為,美國勞動市場仍留下諸多疑問懸而未決,6月就業報告對解答這些問題毫無幫助。
所謂「暫時性」的因素,包括慷慨的失業補助金、兒童托育問題、害怕染疫的顧慮等,仍使招聘受限並推升工資,這些問題要待數月後才會解除。學校必須復課,方能解決家長擔心孩子乏人照料的問題;等到加碼版失業津貼停發後,勞工賦閒在家究竟有多大程度是受失業津貼影響,就會明朗化。
儘管大約有二十幾個州開始刪減或即將砍掉每周額外多發300美元的失業保險給付,比實施到9月6日的聯邦政府計畫提早喊卡,Shepherdson認為其中的70%失業者不受提早到期影響。正因6月就業報告對Fed貨幣政策毫無影響,也就不至於阻撓股市繼續向前衝。
至少目前是如此。Shepherdson說:「就業人數增加85萬人固然令人欣喜,但說增加得夠快還差得遠。」他指出,尤其在眾多指標、徵人告示、企業評論都顯示人力需求旺盛的情況下,人力供應問題或許可自行修正,但卻沒有,「這個問題真的可能演變成持續性的工資通膨」。不過,決策官員仍可望按兵不動,直到掌握到決定性的資訊再作定奪——那意味要等到11月。
由此看來,今起到秋季,這段期間發布的所有數據都只是雜音。
●Fed何時會開始縮減刺激措施?
許多經濟學家和投資人預期,Fed可能趁下個月全球央行年會在傑克森洞舉行的時機,宣布縮減每月購債1,200億美元的規模。但Shepherdson則認為不會那麼快。
如果這種判斷正確,即Fed寧可等到秋季末了取得所需資料後再敲定縮減量化寬鬆(QE)的計畫,那麼現行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持續更長一段時期。央行官員已表明,在實際啟動QE退場機制之前,會有充分時間預先昭告天下。
但若是把秋季前陸續出爐的數據都當作噪音關掉,有其風險。如果在學校復課和加碼版失業津貼停發後,勞工還是沒有回流,顯然有結構性因素在從中作梗,以致工資通膨將更揮之不去。在那種情況下,Shepherdson預料Fed很可能必須在2022年就調高利率。
結論是:投資人仍可繼續享受股市上漲的喜悅,但同時也應提高警覺。等待決定性的數據出爐,據此確定缺工是否不只是「暫時」問題,意味決策官員到時候可能不得不比預期更早、更快收緊貨幣政策。若是接下來幾個月發布的報告都像6月就業數據這樣看似四平八穩,投資人就得更加小心,免得到最後答案揭曉時措手不及。
來源: 經濟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