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特許金融分析師證書 是金飯碗嗎?

9/7/2019 12:15:40 AM 1413

(Unsplash)

在「知乎」上、生活中,在我指導學生就業的過程中,這幾年最常見的問題就是 - 我是否該考特許金融分析師(CFA)?以前問這個問題的大多是已經在金融行業的從業者。現在問這個問題的幾乎是什麽人都有,最多的是學生,也有很多職場新人(其中不少和金融行業八桿子打不著)。答來答去,車軲轆話來回說,自己聽的都煩了,可是問的人還是絡繹不絕。

作為一個特許金融分析師持證人,我只想用兩個字形容這個旅程──苦逼。不是一般的苦逼。是自虐、自我封閉,用青春和家庭生活換取的職業投資。找不到任何其他生活中的事情和它相提並論。我自己有兩個孩子,從生到養,是件苦事,但也沒有考CFA這麽折磨。

我開始考CFA的時候,已經進入了金融領域,但當時做的事比較基礎,再加上工作環境中有很多「大拿」,所以期望通過這個途徑來系統化地充實自己的經融知識,幫助自己在競爭激烈的行業裏生存發展。

在高盛有個不成文的規定:每年評級在最後5%-10%的員工基本是要被裁或被「間接」擠走的。我自認為智商情商還好,但在公司裡強人處處都是,而且人人努力,所以每天都有一種危機感。

再加上我那時support的那個交易組,是高盛交易部門的明星組,為公司掙了不少錢,地位高所以架子也大。能被交易員鳥一下的,要麽是有經驗的前輩,要麽就是被認為是「聰明」的低級員工。交易員大概骨子裡都有點像賭徒,所以時不常要「考驗」(bluff) 對手一下。你要是跟不上或是自己弄錯了,慫了,以後就更別指望別人拿你當回事。

(LinkedIn)(LinkedIn)

作為一個亞洲年輕職場女性,我自己的包袱還是挺重的,所以考CFA是經過深思熟慮的。我看了教程,知道流程,和前輩溝通過,完全明白是個多麽大的投入,也清楚地知道會給我帶來些什麽。

即便這樣,考試的那幾年還是比我想像的要痛苦。坦白承認,我不是那種會考試的聰明人,所以除了第一級以外,二三各考兩次,總共5年完成。大概是第一級和學校的東西很類似,考著覺得容易,一麻痹大意,第一次考level 2的時候慘敗得一塌糊塗。

考level 3第一次正好趕上金融危機,我們組裁人裁得風生水起。一面拼命工作,一面拼命學習,到五月身體扛不住了,生了場大病,一下耽誤了將近兩個星期。知道自己趕不上了,為了保全工作,含淚放棄當年的考試──不是捨不得考試,而是心疼自己已經花出去的幾百個小時,也恨透了下一年的青春又被獻祭。

考試的那些年,每年從1月1號還是學習,到6月第一個星期六之間,你沒有任何生活。別人在玩,你在學習;別人在談戀愛,你在學習;別人旅遊,你在學習。你人生只有學習,只有封閉,只有自己給自己的壓力。

(Pexels)(Pexels)

我在高盛上班,每個月至少有三周加班,每天從早上7:30工作到晚上9:30左右。到家10點。允許自己洗個澡,看20分鐘late night show,然後從10點學到淩晨1:30。 周末每天至少6-8小時。 從考完到結果上線,雖然不用學習,但是心裡總是放不下。 結果一出來又開始琢磨下一年的計劃。總之,你的人生是圍著CFA轉的。

當然,考下來對我的職業發展也有過不少幫助。第一,我自己的業務知識確實更紮實了。在高盛和後來摩根大通,每周我們的MD主持例會,每個產品小組挑一位同事代表發言,講本周profit & loss的原因,亮點,市場趨勢。有CFA基礎的我不知不覺增加了很多自信,很多時候自己娓娓道來,說的那麽多把自己都嚇一跳;我的希臘語 (greek)也越發熟練 (我這個拙劣的笑話,如果你看不懂,可能也要考慮一下現在考試是否合適)。

第二,老板同事也通常不會故意挑剔CFA, 交易員或是同事也會適可而止 。為什麽?大家都知道CFA聰明努力,萬一難為人家把自己的短處露出馬腳,多不好意思?

(Unsplash)(Unsplash)

第三,人脈可以拓寬一些,但不像有些人想像的,突然你就成了投資行業人士的好朋友,所有工作都為你打開……。 我曾經試了試轉行進portfolio management,但是很多原因下,決定在原有的方向下繼續深入發展。職業選擇是個複雜的話題,要均衡考慮各方因素,不能讓一張證把你拽的找不著北。

五年考下來大概是個比較中值的時間。考CFA最短要18個月,最長... ...沒有上限。我在論壇上看到過考七年level 1 的。 考第二級的時候,認識過一位大叔考第五次level2的。考level 3的時候見過一位很帥的哥哥,帥得讓我不好意思正視的那種,告訴我他的第一個孩子從4月出生到考試那天,他只見過孩子一面,沒有抱過寶寶,一直住在旅館學習。

考CFA的人的故事可以拍出成千上萬悲慘的真人秀。為了職途,為了自我強化,為了那三個大字,獻祭的是青春,感情和家庭。

我說這些不是想嚇唬任何人,相反地,我的目的是幫助你做個選擇。「跟風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。如果大家都在做這個事情,那一定是好的或是有意義的,對麽?如果大家都考CFA,那麽它一定可以讓你職途輝煌,對麽?

可惜,越來越多的人成為CFA,工作的數量不會因此增加。金融行業的自動化和offshore趨勢(初級工作往低成本地區遷移)反而使工作越來越少。所以,你如果指望著CFA自動帶你走上一條職業的康莊大道,我只能說你活在夢裡。

考CFA一定讓你含金量大增嗎?原來我覺得是,但現在越來越不確定。用MBA做個比較,雖然都可以MBA畢業,哈佛的MBA和University of Phoenix 在線MBA價值是不同的,學出來回報也是不同的。CFA只是一個證書,不論你是經驗豐富的投資管理人還是學生,這張證只能代表你考過了這套教材,和經驗,實戰完全沒有關係。

再一個,就是這個考期無上限的問題。絕大多數其他證書考試都有個最高年限,比如CPA,一定要在18個月之內完成,不然全作廢。想想我們在學校,如果留級超過兩年,估計都要被勸退了。你要是找醫生、律師,或是其他高端服務人員,如果知道這個人考了10年才拿下這個資格,你會覺得這人資質怎麽樣?

(Flickr)(Flickr)

說來說去,考CFA就是自己證實自己價值的一個途徑。那麽你的付出和回報是否成正比,就是個自己要權衡的問題。每次想到那些在level 1/2徘徊了多年的人,每次想到那個只見過寶寶一面的帥哥,我都在想,他們的生活是什麽樣的,如果不考CFA又會是什麽樣呢?在你每天埋頭學習的10年裡,行業也在慢慢地轉型。在狂追證書的時候,你是否意識到了時代的變遷,你是否還是有競爭力的職業人或求職者呢?

考CFA,絕大多數不是公司要求,在招聘條件上也是「Nice to have but not a must」──有當然好,沒有也無妨。在美國,我們在投行招聘的時候,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新人在簡歷上標上 CFA Candidate (尤其是中國學生)。 兩句實話:1)沒考下證,只有 CFA Candidate,對我們來講沒有任何意義; 2)缺乏對行業理解和交流能力,遠遠不能用個 CFA證來彌補。

對於CFA Institute 來講,亞洲,特別是中國和印度,是吸金首選。一方面可以大量壓低考過人數,另一方面又考這個提高價值。再加上你可以無上限地考試,它怎麽樣都是贏家。我寫本文的目的,不是勸你考,也不是勸你不考。職途有很多種走法,人生的選擇不只一個,最適合你的道路需要你自己來選,不必和別人一樣。


來源:世界日報

作者: 呂巍

Heather 900x300 A (5)



图片翻摄自网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推薦企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