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局是一個人做事情、看世界的眼光和心胸,你要能看到未來,看到你做的每件事對你未來的影響,而不是僅僅只看眼前。

我媽一直說,我現在能在北京生活得還不錯,並不是我多優秀多能幹,而是因為大學的時候,我和我的家人願意讓我到北京當交換學生,雖然花了更多的錢和時間,也付出了很多辛苦和努力,但如果是我的同班同學們來了,都不會比我差。

事實上,確實是這樣。我並不是一個多麼聰明拔尖的學生,甚至都不算是個好學生,也就是專長比較豐富點而已。我有的只是比別人多了一個機會,並且我很幸運的抓住了而已。即便這樣,我依然覺得這句話是我媽在誇她自己英明神武。

看過一本書,叫《稀缺—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》(台灣書名為《匱乏經濟學》),書中說美國兩名大學教授經過多年研究,發現了一個真相:「窮困之人會永遠缺錢,忙碌之人會永遠缺時間。」

因為即便是給窮人一筆錢,給拖延症患者一些時間,他們也無法變得富足和高效。實際上,在長期性的資源(金錢、時間)稀缺中,人們對眼前的一切過分的專注,書中命名為「管窺」之見,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,雖然可以帶來暫時的利益和好處,但從長遠來看,這種過分的專心致志,讓我們在判斷一件事情時的「頻寬」能力降低。所謂的頻寬,我理解成「見識與遠見」,也就是看到對未來和大局影響的能力。

我記得高三畢業的時候,我有兩個機會,一個是留在老家的一所一類院校裡,一個是去東北的普通院校。那時候父親剛剛去世,家裡無論經濟還是各方面條件都非常不好,每個月家庭收入只有600元。周圍人都和我媽說讓我留在老家,這樣有人陪著我媽生活,還能省不少錢。

但我媽堅持讓我去讀遙遠的東北學校,這甚至只是一個普通的學校。她堅持認為,一個人大學還沒有走出家鄉,以後走出去的機會和能力就非常小了。她不能因為自己的私利,耽誤了我的一生。

我媽確實英明神武,頻寬能力高超,因為等我真的走出去,並且畢業幾年以後回頭發現,確實很多在老家上大學的同學,從小到大可能都沒有離開過,畢業後也留在當地就業和生活。

而我,因為她把我丟到外面生活,真的打開了全新世界的大門。有時候想想,會很感謝我媽當年的眼光和心胸,如果不是她,我可能現在正坐在家裡,羨慕外面的世界。

「窮困之人會永遠缺錢,忙碌之人會永遠缺時間」這種現象,在我們生活中也比比皆是。比如朋友說他自己因為捨不得搭車,下雪天走路回家,結果感冒,花了更多的錢買藥;我以前貪便宜買了只是湊合還行的衣服,但卻一直不願意穿而束之高閣;同事早晨為省了5分鐘時間,沒有對全天事情做一個統籌規畫,而讓一整天都手忙腳亂……即便你真的給予對方更多的金錢和時間,這種情況依然不會改變,因為思維裡對事情處理的頻寬能力是沒有改變,也就自然無法改變這種對金錢與時間捉襟見肘的緊迫感。

我想起我正式上班後的第一任老闆,一個精明幹練大氣的新加坡女人,她對當時剛畢業的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:「要有格局。」

格局,以我的理解看來,就是一個人做事情、看世界的眼光和心胸,你要能看到未來,看到你做的每件事對你未來的影響,而不是僅僅只看眼前。

就算做一個PPT,也要心中有畫面,才能開始動手,而不能打開一個空白板在上面寫字。買一個東西是否用得上,能用多久,能代替哪些東西;做一份報告都有誰會看,是否需要寫成雙語;做一件暫時虧本的事情但是否未來能贏得更多;做一份投資前是否對自己或他人的未來有特殊的改變……要捨得花錢為自己投資,要捨得花時間去學習,剛畢業的時候窮很正常,30歲還窮只能怪你自己。

當然,在這個職業生涯遍布全球的老闆心中的格局是整個世界,而我只能理解到此般瑣碎和狹隘的境界,但也足以讓我受用。特別是自己在生活裡遇到煩惱和生氣的事情,或者背後的誹謗與捅刀,我都會提醒自己,心中要有格局。世界那麼大,能做的事情那麼多,哪有時間跟爛人爛事絮絮叨叨?時間一長,我真的越走越順,心裡的世界越來越大,也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機會和認可,而那些當年背後捅刀的人,依然還是那個樣子。我的格局,讓我越走越遠,遠到再也看不見背後的那些刀。


本文摘錄自今周刊出版的《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》

圖片翻攝自該網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,我們將及時處理。